最新加入的无锡,成为苏州和南京之后江苏第三个GDP万亿城市。这也让江苏成为全国GDP万亿城市最多的省份。
对于无锡来说,GDP晋级“万亿俱乐部”万亿固然可喜,但无法忽视的是,无锡作为中国民族工商业发祥地之一,本身具备强大的实体经济底蕴。地区经济总量破万亿,在一定程度上不过是水到渠成。
真正让无锡感到欣慰和庆幸的是经济增长回到正常轨道。
用无锡市委常委、常务副市长黄钦的话说就是,无锡经济“形成了多年未有的、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”。
这种良好态势的重新形成,也记录下一个老牌工商业城市转型升级的探索。
后蓝藻时代的阵痛与疗伤
仅三年前,无锡还是被部分人士“看衰”的对象。
2014年,无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为8205亿元,和2013年的8070亿元相比名义增速仅1.67%。外界一度将其解读为“发展停滞”。
然而在近两年,无锡迎来强劲反弹。除了一举破万亿门槛,无锡2017年度GDP名义增速高达14%,一跃梦回本世纪初。
狂奔,刹车,再加速。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记者注意到,无锡近五年来GDP增速呈抛物线状的背后,是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所经历的阵痛和自我修复。
2007年夏初,太湖爆发严重蓝藻污染,无锡全城自来水遭殃。世代居住在太湖边、喝太湖水的无锡人,不得不到各大超市抢购矿泉水度日。
为了挽回一湖清水,无锡开始对高污染企业“痛下杀手”。
据《人民日报》2014年报道,太湖蓝藻事件爆发后6年内,无锡累计关停高消耗、高污染、低效益的企业2600多家,劝退和否决1100多个“不环保”项目。
这些作坊式企业固然粗犷发展,但不可否认他们的经济贡献。“老的转型不够,新的投入又不足”,黄钦表示,这是无锡经济此前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。
不过,无锡仍以实体经济作为翻身基础,这是宝贵的“家底”。黄钦告诉澎湃新闻记者,在无锡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路上,“改革”和“开放”是两大关键词。
同时,无锡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和产业强市战略,制定了物联网、智能制造以及现代服务业的“三年行动计划”,每年初都会给自己下任务。
2017年,无锡多个经济指标重新进入“快车道”。比如,无锡中央空调清洗外贸进出口总量达到了800亿美元,增速系2007年以来新高。